2024年4月春天,顯示技術解決方案大廠友達光電總部寬敞明亮一樓公共空間,展示各類塑膠再製品: 黃色亮眼透氣Polo衫、穩重耐用雨傘、拖鞋、特製原子筆、垃圾袋、衛生紙、植栽肥料等。令人訝異的是,這些琳瑯滿目、品質精美的再製品,都是友達資源回收再製而成。
相較於去年,今年各廠區開發出來的物品,品項更多元、功能更實用。包括: 更輕薄吸汗寶特瓶Polo衫、結合婦女團體創作令人愛不釋手的可愛托特包、3.0版彩色拖鞋、吸睛折疊傘等。這些用品各有不同去處。包括: Polo衫、雨傘提供部門或員工採購;防塵拖鞋、垃圾袋,提供廠區大量使用;矽肥則暫以小包裝,自由樂捐,並登記追蹤其效果。
再加上辦公室回收紙,製成的衛生紙;回收瓦楞紙箱,再製樸實展示桌椅、櫃檯;廠區修剪廢樹枝,再製成創意花器或木酢植粹洗手液,提供同仁日常使用等等;近年友達於塑膠和廢棄物循環利用的成果,著實令人眼睛一亮。
2023年友達標誌為「減塑元年」,宣布將攜手供應鏈達標「2030塑膠中和」。屆時,友達每年「塑膠使用量」與「塑膠回收再利用量」,兩者將互相抵平。「塑膠中和」最高指導策略是「3R+1」(3減塑+1反思)。透過「3R」(Replace限塑)、(Reduce減塑)、(Recycle再塑) 與「+1」(Rethink反思),持續在「生產製造」與「公民行為」2大領域,積極減塑。並且迭代更新、不斷思考如何創造塑膠「資源化」的最大可能性。
2024年8月,友達召開年度供應鏈共榮大會,更秀出台灣企業集體減塑的強大實力。這場首度生態圈減塑成果聯展盛會,吸引超過70家150位供應商出席,友達與7家供應商,聯手展示減塑成果。

亮點一、「生產製造」領域 塑膠包材總體回收率高達96%、包材回收再利用1.4萬噸、源頭減塑239噸、塑膠資源化7,619噸
限塑 (Replace/Resue) 行動方案包括: 建立材料包材資料庫、提升包材回收率、導入再生料包材等。友達從供應鏈源頭改善管理,塑膠包材總體回收率達96%,回收再利用總量14,417噸。
友達從2019年開始執行供應商包材回收計畫,盤點7大類塑膠包材。並導入純塑膠偏光片通箱,提升通箱回收率。以及串聯上下游廠商,將Tray盤(塑膠承盤)改採可回收材質,儘量不使用原生塑料。
減塑 (Reduce) 行動方案包括: 擘劃減塑方法學、展開教育訓練、減塑戰報與平展等。製造生產減量改善,源頭/生產減塑239噸。
再塑 (Recycle) 行動方案包括: 制定廢塑料管理指標、建立分類回收細則、線性與循環處理模式等。環安完善分類回收,資源回收與資源化7,619噸。
反思 (Rethink) 行動方案包括: 推動友達減塑生活圈、績優廠商交流、連結政府專案資源等。意識形塑與行動推廣。推廣活動響應超過28,410人次,內部活動超過20場、外部參訪與交流超過15場。
以友達工廠製造端而言,減塑有三大壓力。第一是不同的原物料的供應商,其來料、內容、包材、運輸方式多元複雜,而且有些是複合性塑料,原本就難處理。第二是友達自身各個工廠條件不同,來料品項、儲存空間、處理程序、人員認知都不同,需要蒐集各廠各環節並盤點資料,需要花時間、來回溝通。第三是不同製造部門的各類工序,會產生不同的塑膠廢棄物和污染,例如FAB廢濾心有純水有毒的兩者差異,這些都需要更精密的處理。
從上游供應商層面來看,只要有材料進來,就一定有包裝。友達乃從4個構面「再生原料、減量改善、重複使用、分類回收」、8種方法「再生使用、去除包裝、簡化包裝、合併包裝、使用優化、替代使用、延長使用、回收利用」,積極減塑。至於對下游廠商/客戶而言,友達希望能達標「封閉式循環」,也就是友達所產生的塑膠,都能夠回到友達。
友達甚至精細地做到,不放過任何微量減塑機會。例如,工業原料包材外膠膜上,常貼有供應商來料與友達入庫的紙類標籤,這會造成膠膜 + 紙類 + 黏膠 = 難回收處理。友達即透過與供應商協作,將外膠膜紙類標籤改為塑膠材質,或將紙類標籤張貼在膠膜內層的貨品上,純膠膜容易回收,效益倍增。